0%

pic

人,这种生物的幼崽具有非常高的可塑性。

虽然一出生,除了哇哇大哭,他们什么都不会。但是经过了婴幼儿期,青少年期,最后成年之后,无论是身体的发育,还是对于外界世界的认识都会学习到许多许多。

我们都是从小孩过来的,小孩的眼睛总是机灵的闪呀闪呀,一刻不停的注视着自己身边发生的一切。可别以为他们不懂,其实他们什么都懂,只是不会用成年人的语言来描述。

渐渐的,小孩就长大了,一系列认知被植入他们的大脑,也就是说,他们的所谓“三观”开始形成,慢慢的有了自己对世界的认识。要我说,不同的人之间思想的区别比人和其他动物的区别都要大,就是因为人的强可塑性,导致了后天的影响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动物。

为什么要说这些呢,因为我们在不断的塑造和被塑造的期间,是否审视过自己,为什么自己会这么想,为什么自己会想要。是自己想要呢,还是“别人”植入在你的大脑当中的思想,想要你想要。

不仅仅是这些,既然人是动物,自然避免不了动物性。当然这里指的是有一些受生物基因影响和控制的行为习惯和需要。食物、水、X这些都是生物进化所必须要有的,有这些的物种才能在今天看到,所以才有了我们。

准确的说,我们这方面的特性,这些不是由“别人”这个同类控制的,而是被自己生来就有的基因,“它”控制的。那么我们有可能脱离“它”的控制呢,我认为,不完全。

有些特性是决定着我们的存在的,这些我们无法脱离,比如食物和水分的补充。但是有些性状是由基因影响和控制的,但是却是可以由“本我”所决定的。

在决定自己是应该暴饮暴食,还是健康搭配之间;在决定自己在需要补充水分的时候摄入碳水,还是在需要水分的时候只喝白开水;在决定把自己的时间给平台推荐算法,还是把自己的时间给自己给自己的安排,而自己的安排亦是可能被更高者控制……

这里之间的区别是什么,一个是可以由“本我”控制的,另一个却是由我们的基因存续过程,亦或是他人(也是傀儡)给你植入的认知控制的。

要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需要,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,一方面需要对人类社会进行回溯,知道默默控制着我们的基因,“它”是什么,有什么特性;另一方面需要回溯自己从出生开始,一直到现在所涉及到的环境、外界和其他人施加在自己身上的“思想”。

要做到这两点不容易,前者要求系统性的研究和客观看待人类基因的演化,后者要求推到一切重来的勇气。

就像一个学科的发展,也就是一个体系的建立过程一样,我们需要根据人类的基因特性,进行一系列假设,如果这些假设不存在或者被推翻,那么之后的推演(定理)也将不复存在。在进行一系列假设之后,比如假设个人存在的目的之一是为了繁衍(来自于基因特性的假设),假设害怕死亡是每个人的共性等等。

然而,像男孩子喜欢卡车,女孩子喜欢粉色、芭比娃娃这些就是没法站住脚的,这些假设就不应该成立,意味着在推演过程中,只能当结果论,而不能当原因论。

然后根据个人从一开始就经历的事物,比如蹒跚学步,牙牙学语,进入托儿所(幼儿园)融入社交,进入小学被班主任的引导(强制)中知道徽章制度,知道祖国、人民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。小孩怎么会知道为什么需要知道这些呢,当然是更高者施加的外力罢了。

不过今天却只能写到这里了,因为具体的推演需要放在我对于自己的解析专题当中,其实大一开始自己就静下心来,试图回溯自己这一切的起源,自己一系列认识和行动的准则的依据,但是没有持续做下去,又被大学这个外力所影响,现在空窗期,是时候反思一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