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%

为什么这么说呢?

目前在我的室友当中我得到的了比较深切的体会。

首先,从理论分析的角度,我们设身处地思考一下,过去的自己如果要求未来的自己做到什么,可行性强吗?

我想,大多数人在多少个夜晚,对未来的自己自己“打鸡血”,比如说,明天我一定要怎么怎么样,我以后每天都要怎么这么样,什么什么东西我必须要完成。

可是一觉醒来呢?

或者说一周,一个月,半年之后呢,你们成为或达到过去的自己所期望的样子吗?

我是想说,就连自己都无法操纵未来的你,别人的几句话,几条建议难道就可以了吗?

我想,效果微乎其微。

在自己知道和自己懂得有着巨大的鸿沟,同样,在让别人知道和别人懂得依然有着巨大的鸿沟。

我的室友,考研前三个月,窝在寝室不知道在干嘛,反正没有复习考研。

这里是有个前提的,就是他的关系和我挺好的,对于不熟的人我一般是持冷漠态度的。

皇帝不急太监急,我多次劝他,别放松了,该好好复习了。

可能刚开始的时候,他还耐着心的听着,没有反馈。

我有些急了,可能语气有些急切,他听得有些不耐烦了。

我摔门而去了。

虽然我们的关系一如既往的一样好。

我看开了,最后他没有考上,和我当初的预期一样,当然我的预期只能由我自己知道,不能和考研的室友说的。

很简单,考研就是看这半年你的努力配不配得上读这个研究生,能考进川大的智商肯定没问题的。

来到大学之后,拉开同学和同学差距的根本不是“硬件”上的区别,最重要的是那些“软件”,更宏观层面,选择上,态度上的区别。

那天之后,我再也没有急室友所急,忧室友所忧了。

细细回想,其实我作为一名室友还有朋友的身份,在大学四年的生涯过程中,可能对于这名室友有些影响吧,有10%就不错了。再之后,我们还是走向自己下一个阶段,那份影响,随着时间也就慢慢淡化了。

可能我的有些建议和态度,未来对于他的影响有1%都很不错了。

这让我想到了,大一的一位心理课的老师,对于我们说过一句话,我至今难忘,就是:我作为老师在上课说了这么多话,你们作为学生只要能记住一句话,我就感到很庆幸了。

没错,我就只记住这句话了,而且这句话如果没有一些感悟的话,也是记不住的。

包括现在这位室友找工作,这个人生的重大节点上面,我没什么话说。

当他和他妈在争执,他应该考研调剂还是找个工作的时候,我平静的听着他的抱怨。

我只提了一个建议,之后就随它了,不是我不在乎他,是他有自己的路要走。

不管我多么在乎他,我影响不了他,我认为是最优的选项不一定符合他的心意。

其实,他自己都没有想清楚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,只能祝他未来好运了。

我是一个很听话的人,姐姐说我这个阶段应该去实习,我迟疑了一下,进行充分的调查,就下定决心了。

开始广投简历了,争取可以让自己在社会实践当中,知道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,在研究生期间一定会有更长远的规划。

说到原来的话题,这是最近发生的事情。

五天前,我上午十点半,在寝室进行TP-Link第二轮技术面,张炎在睡觉。

我面试被拷打了半个小时,来到十一点钟,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,我去吃中饭了。

第二天晚八九点钟的时候,我在寝室打电话,蒋石磊着急的对我说,张炎在睡觉,你赶快到外面去打。

我愣了一下,大脑许多信息闪现,最终都落实到一个点,张炎对我发出声音有极大的意见。

这个现象最近几天都是这样的,我在寝室早就没有设备外放声音了。有时寝室会哼哼小曲,洗澡的时候会唱唱歌。

但是,让我不理解的是,每次我这样做的时候,他就把音响放的很大,我不理解,因为大学期间,寝室里我都是这样的,室友没什么不能接受的呀。

有时他们其他人还跟着我一起哼呢。

他的这种表现,我一直都不知道为什么,因为我想不出来我做了什么违反寝室环境的事情了。

至于洗澡唱歌嘛, 我都觉得有些委屈,如果洗澡唱歌都要管的话,那我寝室不用待下去了吧。

然后单独约另外几个室友吃饭,问问他们怎么回事。

蒋石磊说,上次我不在的时候,张炎对他们抱怨,对我寝室里“过于活跃”的情况颇有微词。

我表述的很文明了哦,具体什么情况,怎么说的,其他室友最清楚了。

甚至大三期间我外放声音的一些事情都被拿出来了,我不理解的同时,又多了一些生气和委屈。

本来那天之后,既然原因清楚了,我本来想找炎哥谈谈的。

蒋石磊期间有个比方,他好比一个男朋友,但是对于对象的一些方面缺点或者不满意的地方,一直不说,就憋着,什么时候憋不住了才会爆发。

对象呢,一头雾水,不知道对方的需求是什么。

我也深有所感吧,之后又想了想,倒是也没必要谈。

因为这方面的个人因素也是没法改变的呀,我现在知道了他的诉求和需求了,满足就可以了,自然就没事了。

只是希望未来和炎哥比较亲密的伙伴和朋友,希望遇到这些事情可以解决的妥善一点了。

对于我来说,其实怎么样无所谓, 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晚上睡觉的时候没声音就可以了。至于让我声音轻一点,不发出声音太简单了。

外面看看书,图书馆晚一点回来,怎么找都解决了。

我还是趋向于自己选择环境,或者筛选合适的其他人的。

没有必要因为自己的一些需要,促使别人做出一些改变的,这样太累。

毕竟未来会遇到这么多人,都是过客罢了,大学之后,我们已经没有集体的概念了,都是个人战了呀,还管别人做什么呢?

所以最近我外面看书,一点声音都没有,寝室有些冷清的,我倒是也乐的一份悠闲和亲近,白鹿原马上看完了。

毕竟未来的生活还是只有自己呀,早早习惯也挺好的。